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近年来,绵竹市聚焦“党建引领、机制助力、服务创新”,以东汽竹苑作为试点,探索推行“136”小区治理模式,有力推进小区空间、治理双提升,着力解决社区治理主体单一化、居民需求多元化、资源整合不够、居民参与度不高等现实问题。
一个核心引领,共绘基层治理“同心圆”。组织体系是基层治理的“骨架”,绵竹市着眼党建引领,通过组织建设试点先行,探索打造“支部+单元”自治模式,实行党支部与业委会成员“双向进入、交叉任职”。以小区党组织为核心,通过网格分区、设岗定责、公开承诺,推动“小区治理领航团+小区党组织+业主委员会+物业服务企业”四方联动,形成小区治理“一张网”,同时鼓励共建单位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,绘就多元共治的小区治理新格局,一大批矛盾突出、管理无序,业主怨声载道的难题随之逐步解决。
三种机制助力,打好群众治理“组合拳”。紧盯小区管理、服务、资金等业主关注焦点,以建章立制为抓手,着力破解“治理”难题。建立“矛盾化解”机制,通过意见收集、议事协商、民主决策等议事协商流程,让小区业主做“当家人”,参与治理之中,亲身化解小区治理顽疾。建立“志愿服务”机制,打造小区志愿服务平台,举办“粽夏情”“闹元宵”等节庆活动,及时提供“邻里相互帮”“爱心接力棒”等志愿服务,吸引小区居民自愿参与到志愿服务之中,推动小区自治向纵深延伸。建立“活动积分”机制,通过“服务积分、积分换物”方式,充分调动业主热情,推动实现小区自治广泛发动、全员参与。三种机制助力下,东汽竹苑小区成功解决绿地管理不到位、停车位不足、邻里关系冷漠等现实问题,居民关系在相互交流中逐步融合,邻里感情在共同努力下不断升温,实现了“陌邻”变“睦邻”,“睦邻”变“亲邻”。
六项服务创新,成为小区生活“贴心人”。聚焦服务创新,建立小区治理“六微”模式。打造小区号码百事通、送餐上门等零距离“微服务”特色项目,“爱心接力棒”“小区万金油”等“微互助”特色招牌,将便利带给每一户小区居民,做到“微服务”暖民心,“微互助”彰特色,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。建立书籍、常用工具等分享角,打造老党员工作室,不定期邀请老党员开展“社区故事会”,实现生活“微分享”,进一步促进了邻里感情升温。将小区发展历程融入到设计之中,打造“小区记忆馆”,形成小区“微记忆”,东汽竹苑小区融入的东汽精神不仅激励着小区居民,也在全市广泛流传。以“和善、和谐、和乐”为主题,将小区“微文化”体现到设计之中,小区建设实现环境美、风尚美、秩序美,和美理念浸润民心。设立小区“微花园”,允许业主自愿参与小区绿化建设,共圆小区花园梦。
东汽竹苑小区作为“136”小区治理模式示范点,自试点以来,居民积极参与,自发投入治理之中,成为小区治理“关键点”,多元共治的小区治理格局逐步呈现。“136”小区治理新模式这部“三字经”也在其他小区广受推广,有力推动了绵竹市小区基层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。
(李炳志钟正有)
56位残疾人士登上黄山 互利互勉共建生活希望 中国新闻网